视力保护色 - 杏仁黄 秋叶褐 芥末绿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为江西教育改革献一策”来稿获奖作品集(十)

更新时间 2014-01-13 10:39:17

编者按:2012年省教改办开展“我为江西教育发展献一策”之后,2013年省教改办又以“改革”为主题开展了“我为江西教育改革献一策”活动。省教改办组织专家对来稿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60篇获奖作品。为鼓励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进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现将获奖作品汇编成“‘我为江西教育改革献一策’来稿获奖作品集”,以供参考学习。

三等奖

本期导航:

1. 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合理有序的教师校际轮岗

2. 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策略

3. 依托工作室平台 努力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

4. 关于目前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言献策

5. 一个县市应办两所以上资源均等的高中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合理有序的教师校际轮岗

(信州区沙溪镇宋宅中学 蒋龙华)

理论支撑:

均衡教育既是政府的目标,也是百姓的期望。

前提条件:

以县(区)为单位,实行对教师人事档案的统管,教师不具体分配在某一学校,以消除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调动的必要。

校长由县(区)教体局任命和考核,除副校长以外,学校中层干部由校长聘任,以确保校长管理的自主权和有效性。

具体做法:

以三年为期限,全县(区)教师分批次进行校际轮岗,县(区)制定统一的教师绩效考核细则。

县(区)每天为每一位教师解决交通费、中餐用膳补贴和在校休息的场所。有条件的县(区)针对边远农村学校统一开通早晚班车。

现实困难:

教师“身份”的统一问题。

教师中既得利益的割舍问题。

教师积极性调动问题。

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策略

(铅山一中 吴建龙)

创新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国家的持续发展、民族的全面振兴之重要举措;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教育之重要使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21世纪世界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竞争的根本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即教育的竞争。

面对21世纪教育竞争的新形势,如何改革普通高中体制,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值得深思和探索。

我省市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处于粗放阶段,经济实力落后,生活标准较低。广大群众送子女上学主要目的是使子女脱离农村、脱离小城镇上大城市,以改变父辈们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我省市县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基础不平衡,学生就读普通高中后升学机会有限。三年高中学习后学生基本成年,带着高中所学知识进入市场不能自主择业,致使广大群众失去送子女上学的意义。同时,普通高中教育也失去与经济平衡发展的竞争力。

为了寻找出一条既适合我省市县实情,又遵循市场经济和教育规律,且提高办学质量、满足百姓要求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策略,特提出以下构思。

一、改革名称:“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策略”。

二、“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策略”的学校性质:实施“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策略”的学校性质指把初中与高中合并办学,实施中学六年制综合知识基础教育和中、高职技能培训。

三、“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策略”的学制:“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实行六年制中学文化教育和中、高职技能培训教育;其六年中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中、高职技能培训教育分为222学制;第一个2年完成初中学制文化课程教学,第二个2年(即4年)完成高中学制文化课程教学,第三个2年高中生完成高考培训教学、高职生完成高职培训2年;其学制为初中学制4 年(含中职培训教育2年),高中(高职)学制6年(高中生含高考培训教学2年、高职生含高职培训2年)。

“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中两次分流性质:第一次分流为第一个2年学完初中学制文化课程后,学生中经学生本人认可或家长认可自由选择的部分初中生进入中职专业学徒学习阶段,继续培训中职技能两年(即初中学制4 年,学历中职毕业);第二个2年(即4年)学完高中学制文化课程,学生中经学生本人认可或家长认可自由选择的部分高中学生进入高职专业学徒学习阶段,继续培训高职技能两年(即高中学制6年,学历高职毕业),第三个2年指经历两次分流后留下的高中生继续进入高考培训学习2年(即高中学制6年,学历普通高中毕业),普通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未经大学录取的学生视为社会青年,可以再次进入高考培训学习,再次参加高考。

四、“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的课程:3x,其中3为“新课程语、数、英”,其中x为职业培训课程。

五、“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学校管理机制:其管理机制由三个管理部门组成:

(一)人才流向管理部门:其管理功能为:

1)第一次分流的初中生进入学徒专业学习阶段的分配与管理

2)第二次分流的高中生进入学徒专业学习阶段的分配与管理

(二)两次分流制咨询宣传管理部门:

(三)高考培训管理部门:

六、“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学校管理机制的操作:

(一)人才流向管理部门的操作:方法是采用“企校合管双元合作”。初中或高中经过2 4年的文化课程教育后,基本上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历知识学习的任务,从学校分流后具备了进入中职、高职专业培训的文化知识基础,尚需要企业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个培训的教育计划只有企业自己才能完成,只有学生走进自己所选的(即企业所需的)企业进行培训后完成。

“企校合管双元合作”的职责:按教育部初中、高中课程标准,学校负责文化知识课程的教育;企业按照企业招生计划落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学任务,各自发挥特长优势,共同开发高质量课程教育,培养社会接班人。

(二)两次分流制咨询宣传管理的操作:方法是采用“企业、家长、政府沟通合作”:

1)跑厂矿企业,了解其发展情况和用人用工情况,发掘就业资源,开辟就业渠道,落实招工计划;

2)跑家庭,建立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沟通制,落实就读学生思想教育,家长、社会认可教育;

3)跑政府,落实政府经费支持,为学生进入企业培训排忧解难。

4)跑教育领导机关,解决“文凭+证书”的认可性。

(三)高考培训管理的操作:

由学校按高三复习指导管理方式管理。

七、“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策略”的社会基础:

当今,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教育的使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发展需求。而义务制初中、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难以适应当今社会急需各种人才辈出的发展需要,社会发展急需学校提供综合型基础教育后的应职青年,为此,“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可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普通高中的办学性质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现实,普通高中以为高等学校培养生源为目标,而其每年高考升学率则不高,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特大浪费。不仅如此,普通高中每年落下的十七八岁的孩子太多(估计占每年的60-70),给社会造成的压力太大。而那些落下的十七八岁的孩子中绝大多数因偏科而未被大学录取。而偏科现象是人的个性发展形成的,不是人才智力落后的原因。如果高中学习阶段有一种适应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平台,如果被落下的那些学生也能像被大学录取的学生一样同期被“职业大学”录取,那么,中学教育将是另一个崭新的局面。为此,开办综合性中学基础教育是帮助那些因偏科而落下的十七八岁的孩子成才的新型人才的一种途径。

“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办学”提出的“222学制”有利于各种青年的个性选择,各取所需,整体发展。让那些擅长于理性思维的青年去开拓数、理、化、生等科的学习,让那些擅长于实践操作的青年去开拓工、商、艺术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各自发展个性,独立成才。

(二)呼吁“全面推进非学历教育”。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学历教育”将会成为过去黄花。社会流传的“大学生为文盲生拎包”现象已不是个案。为此,非学历教育将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变单一学历教育模式,实施综合基础教育,采用阶段分流、分类培养的模式将会为当今社会经济基础的快速发展解决人才所需的问题。

八、“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投入包干

义务教育的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投资是政府包干的,为此,“综合中学两次分流制”改革还应该由政府分流投资教育经费:即该给学校的给学校;该给企业的给企业,政府原投资多少再投资多少。当然也可以公有民办。

依托工作室平台 努力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

(上饶县教育体育局 张年标)

班主任综合素养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为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建议“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各县建立一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充分发挥名优班主任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全省班主任队伍建设上台阶。现将名班主任工作室创建思路汇报如下:

一、确定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功能

名班主任工作室应集班主任工作研究与培训于一体,既是实践室,又是实验室、学习室、合作室。工作室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德育科研活动,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动态、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工作现状进行跟踪调研、分析探讨;二是协助开展各级班主任培训工作。

二、落实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名班主任工作室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评审确定,并由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共同建设,教育主管部门主管、所在学校协管。名班主任工作室一般以一学年为一个工作周期,期满后由县教育主管部门重新审核认定。

三、规定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人员组成

名班主任工作室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首席名班主任,主持工作室的全面工作;二是工作室的成员,由县级“优秀班主任”组成,每个工作室成员建议控制在20人以内,工作室成员由首席名班主任自主选择、协议产生。工作室以首席名班主任的姓名冠名。

四、提出首席名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

首席名班主任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的班主任。

2.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学习、勇于探索。

3.具有较强的班主任工作专业引领、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在50岁以下且在班主任岗位。

4.德艺双馨,工作业绩突出,在所在学校、片区乃至县市省有一定的知名度。

5.本人有继续提升发展的愿望,所在学校能为其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

6.具有履行首席名班主任主要职责的其它必要条件。

五、明确名班主任工作室及其成员工作职责

(一)名班主任工作室职责

1.抓好研究。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完成县教育主管部门给定的课题研究任务,有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同时根据本校教育实际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为县本和校本德育工作研究、班级管理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工作策略及工作方法。

2.办好培训。协助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好各层次班主任培训,在理论和实践上引领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承担县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举办的班主任专题培训;组织名班主任全县巡回演讲和德育专题报告会等活动。

3.做好帮扶。选择一所农村学校作为结对帮扶学校,与帮扶校班主任结对,开展班主任集体备课、主题班会设计、班级有效管理探究等活动,每学期开展帮扶活动不少于2次。

4.建好网页。依托本县教育网站,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专栏,开展班主任工作在线研讨,实现班主任工作经验成果共享。工作室成员每学期上传稿件不少于4篇。

(二)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职责

1.首席名班主任职责

1)主持工作室日常工作。研究制订工作室周期规划、年度计划及管理制度,确立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分工,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完成相应任务,实现既定目标。

2)加强班主任工作及德育课题研究与实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主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学情分析、经验交流、案例研究等活动,引领工作室成员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并形成班主任育人思想和班级管理特色,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3)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勤于学习,锐意创新,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工作室成员及其他班主任的表率。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提炼增强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的新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升华育人艺术,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育人风格。

4)建立成员成长业务档案。及时、客观记录每一位工作室成员成长历程,特别要做好优秀中青年班主任跟踪培养、考察记录,促使其获得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

5)定期参加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会议,并抓好贯彻落实。

2.工作室成员职责

1)积极、主动参与工作室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协助首席名班主任完成工作室各项目标任务,努力营造和谐共进、同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虚心接受首席名班主任指导。在首席名班主任引领下,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班级管理专业知识,不断改进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育人水平。主动开放班级常态管理,接受工作室其他成员和班主任观摩、指导。

3)深入开展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研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研究规划和阶段提高计划。在首席名班主任指导下,主持研究课题,或参与研究课题,力争有高质量的专题报告、论文在县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4)确定一所学校作为工作室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的试点基地,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通过示范性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形式,促进全县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

5)积极参与工作室与农村帮扶校班主任结对帮扶活动,每学期参与班主任集体备课等活动不少于2次。

6)把德育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带回所在学校,引领其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认真践行,推动德育工作不断进步。

六、名班主任工作室应具有的保障措施

1.设施保障。首席名班主任所在学校应为名班主任工作室提供相对独立的办公室,提供基本的办公条件,配置一定的专业书籍资料,并尽力为其配备信息化设备和系统。

2.制度保障。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岗位职责应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管理。为保证工作室成员履行职责,相关学校应适当减少他们一般性的日常工作。

3.经费保障。县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工作室每个周期适当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与交流、图书资料添置、完善办公设备和网站建设以及外出指导和考察参观。

七、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考核、评价与奖惩

1.考核形式。每周期结束后,县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员对工作室进行考评。

2.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自身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培训和指导班主任成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帮扶结对校做出的贡献,在班主任工作科研方面的主要业绩等。

3.考核结果。每周期考核的结果应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为“不合格”的将撤销工作室建制,考核为“合格”以上的将自动进入下一周期的工作室建设,考核达到“优秀”的,县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工作室形成的优秀成果予以推广,并对工作室成员、工作室负责人和工作室所在学校给予表彰和适当的奖励。

关于目前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言献策

(江西省上饶市特殊教育学校 韩娴娴)

当今社会,特殊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占了重要比重,2007,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关心特殊教育"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20095,全国第四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目前中西部的特殊教育学校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可是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今天就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以及江西省特殊教育的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为江西特殊教育的发展献上微薄的力量。

经过初步问卷调查及查阅了相关资料,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编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普通教育通识为主;

教师兼任科目过多,教师教学压力大;

教师专业技能匮乏,继续教育缺乏有效及连贯;

教科研缺乏特教专家引领,流于形式;

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学习及创新;

教师学习积极性低,缺乏专业学习资源及培训;

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影响教师职称评定;

教师性别比例失调,文化层次差别较大;

人事与教学管理人员权责不分,教师地位低;

课程建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校舍条件落后,康复设施配备不齐;

社会支持流于形式,缺乏引导,宣传不到位;

教师待遇与繁重的劳动付出不相匹配;

特教育教育相关法律保障有待细化与完善;

教学管理岗位设置陈旧,缺乏特教相应的部门;

家长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过程流于形式;

家长委员会无法对学校行为形成有效监督。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省特殊教育学校经费不足,不能帮助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同时生源的不足,也制约着学校的发展速度。二是我们对于特殊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完全不够,与普通教育相比,认为特殊教育无足重轻,无关大局。在财政状况不足的情况下,便把紧缺资金投入到了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三是学校的社会功能得不到全面体现。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比重不够,在学生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后,并不能真正的自食其力,影响了特殊学生家长让学生读书的信心,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家庭,导致学生总是提前辍学,家长让残疾学生外出打工,从而增加了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难度。

如何面对及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针对以上问题,我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自身思想建设,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当地是否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当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把特殊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之中,及时研究研讨当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问题。

二、积极申请教育资金,极力改善办学条件。由于政府财政紧张,资金投入到了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比重远远高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资金有限。因此要求特殊学校的校长除了国家拨发的教育经费资金外,也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用来改善办学条件。

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补充必要师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专门制定为特殊教育学校补充师资的计划,及时补充一些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对普通院校毕业的师资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为特教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学校的活力。鼓励单位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特殊教育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先进经验,开拓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完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完善办学模式,更新办学思路,多形式地开展教学。

四、做好招生工作,加快我省特殊教育发展规模。开展对本省各县市区的18岁以下残疾儿童少年的摸底调查,以准确掌握本地残疾儿童少年的底数(包括人数、类别、残疾程度、经济状况等基本数据),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计划,保证让一些没有读过书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

五、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特教研究,总结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科研带动特教发展。将特殊教育师资纳入全省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师资配备、全省骨干教师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给予特殊教育以倾斜。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数量足够、业务精湛的特教教师队伍。也要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充分发挥传帮带和教学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江西省特教委员会的带领下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优质课评选和手语、盲文比赛等活动。

六、积极进取,以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发展。国家和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给特殊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把特殊教育纳入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在满足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在省级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中,要明确计划本年度需要着重发展的方向,主要表现在,加强课题研究;开设省级红色革命老区校本课程;在省市发展了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等。因此,在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前提下,坚持以以职业教育为主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同时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以上是我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献上自己的微薄力量,为江西省特殊教育发展做贡献!

一个县市应办两所以上资源均等的高中学校

(万安县沙坪中心小学 罗忠钰)

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省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中高等教育,乃至学前教育都有长足发展,尤其是办学条件上取得了有目可睹的巨大成就。但在看到骄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省教育的和谐发展。如中小学教育不能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营造一种“我要学”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近年来还反弹了新一轮的厌学情绪,甚至再现了很久以前曾有的辍学现象。我省高等学校的科研事业成就平平,育人不能很好地贴近社会,缺乏学校的特色和魅力。毕业生就业时不被看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相当县市高中学校缺少公平竞争教育的办学体制(不少县市为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只留一所公立制高中学校,即使有两所公立制高中学校,也是一重点,另一为普通高中学校)是束缚我省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这种办学体制,貌现的是有主有次、人气汇聚、资源共享、即大亦强的表象。实际上它掩盖了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具负面的实质问题。

其一,如此的高中学校由于规模过大,管理跟不上,导致不少本身素质和基础很不错但中考时失常失准的非尖子学生,得不到重视看不到希望而消沉进而厌学,最后成绩急剧下降变为问题学生。因无竞争对手的高中学校和老师,自感身无压力一身轻,只注重那几个优等生(统招生),而这些所谓的优等生又不过只占班学生的五分之一还不到,却使五分之四的学生中很多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给荒废掉了。那五分之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认可,几乎在学校混日子。网吧、酒吧便是我们常有的身影和去处。直接在学校和老师的眼皮底下,荒废了自己,哄骗了家长。此外,人山人海,空间拥挤,各种现象环生,学校真是顾了此会失了彼,倒过来那消沉的大面积学生有影响着那小部分尖子生,这样,其独家经营的学校中的优生能优吧?子女沉沦,家长担忧抱怨。如此,那是初衷的做大做强的高中教育吗?收获的是一小部分学生。大面积的学生丢弃了。真是学校虽做大却非强,得不偿失。

其二,一个县市只一所名为的重点高中学校,它不仅影响着该校的自身发展,还无形中连锁性地影响着初中学校的教育质量。因为初中生毕业时,每所学校分配指标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为那高中学校统招生,余下的为计划外招生,再余下的则是非重点学校或民办学校的定向生。加上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评估一所学校的侧重点是:看中考有多少学生进重点高中,高考看多少学生进名牌大学。因此,初中学校和老师心中有数,从初一开始也只注重那十分之一的学生,完成分配的统招指标则圆满完成了教育任务,余下的统为问题学生放任他们学习上的自流。而那些“问题学生”也心知肚明,进唯一的重点高中学校无望,进那些非重点或民办高中学校铁定,成绩再差也会收留,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由此,也几乎过早地在学校游手好闲,哪有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躲学逃学则是他们惯有的选择。

事实告诉我们:高中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纽带是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教育的走势中承载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它既关系到为高校输送的是多还是少的合格学子、优秀人才,同时又隐形影响和鞭策着初中教育(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绝非是简单的非义务教育的中转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个县市至少应办两所以上的公办高中学校,增办一二所高中学校有的是条件,只要把原来的一二所高中学校恢复稍作调整则可,并摘去重点学校那“重点”帽子,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教学资源必须平分,不搞主次。因高中学校毕竟属基础教育,它不同于高等学校,更不能等同于高校来招生。千万不能搞多少分或多少百名前的学生进“重点”,这样,会不经意地波及和损了大多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为数相当的师生有后妈之养之感。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亦有成效,条件等同的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是会用心用功地提高管理水平,彰显育人风格,到那时原高中占学校那五分之四的大多学生有老师关注了,原初中占学校那十分之九中的大多学生也有老师关切了,再不会是捡起的是芝麻,丢失的是令人多么寒心和无奈的西瓜。规划好高中学校能带动初中和高校整体的育人质量,一举多得,我们该为此乐而为。如此,这才是一个县市真正意义上的高中学校的大和强,那时,我省教育的春天又何不是万紫千红呢?



 
 稿源: 文章作者: 点击数:
返回首页】【关闭


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1909室
电话:0791-86756235、86756236(兼传真),教改QQ工作群:285716478,邮箱:jxjygg@163.com
严禁复制、镜像。备案序号:赣ICP备05005890号